2015年11月22日至24日,“第八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暨PM2.5源谱交流会”在湖北黄石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及国际空气与废弃物管理协会中国学会(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WMA)协办。
本次会议主题为PM2.5源谱研究,研讨会邀请了国内PM2.5研究领域知名科学家,与参会者分享PM2.5源谱、空气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中科院各院所、中国气象局及国家环保部等相关院所100余名参会人员。
此次会议受到了湖北理工学院的大力支持,副校长尹念东莅临会议并致辞,简要介绍了湖北及黄石的空气污染发展历史和现状。会议邀请了湖北理工学院副校长肖文胜做了关于“黄石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的报告,香港理工大学李顺成教授做了“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different Chinese Cities”的报告,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做了关于“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及其二次气溶胶生成模拟”的报告,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张小玲研究员做了“气象条件对京津冀区域细粒子浓度增加与改善的影响分析”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沈振兴教授做了关于“中国北方城市易散性粉尘化学特征”的报告,北京大学宋宇教授做了题为“受体模型在颗粒物来源解析中的应用”,武汉大学王祖武教授做了关于“燃煤烟气超净排放控制技术”的报告,同济大学陈颖军教授做了“我国近海船舶污染排放特征”的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叶代启教授做了关于“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方案的研究”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胡辉教授做了关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PM2.5源解析技术中的应用”的报告,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杨复沫研究员做了“中国PM2.5的污染特征”的报告等。研讨会重点围绕PM2.5源谱、以及空气污染控制技术,从源谱库的建设到最基础的源解析方法和手段,内容有深有浅,与会者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会后,组织参观了黄石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之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和西安交通大学沈振兴教授在会前分别作了“PM2.5与环境”及“粉尘气溶胶研究及其环境影响”系统的讲解和培训,并针对参会人员诸多许多困惑与问题,给予了耐心地解答。会前培训以其基础、全面、系统受到了与会者尤其是学生们的欢迎。
11月22日上午,国家基础性专项“我国PM2.5主要排放源谱的编研”项目中期交流会也同期召开,项目组约30余人参加了会议,四个课题小组分别对各自项目的进展情况做了汇报,并开展了提问及答辩环节,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
“我国PM2.5主要排放源谱的编研”项目中期交流会 |
|
沈振兴教授为大家做培训 |
|
|
湖北理工大学副校长尹念东致辞 |
|
大会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