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单元

主要围绕无机气溶胶的理化特征、时空分布状况、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与来源,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的影响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进行研究。
从地表到高空、从城市到高山、海洋,在不同环境单元上有机气溶胶的时空变化、组成、来源尤其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机理。
气溶胶模拟室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大气化学物质尤其是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研究动态 更多

  • nC&AS:黄汝锦研究院团队揭示北京“煤改气”工程后水溶性棕碳增加

    北京大气污染减排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了PM2.5浓度,其中“煤改气”工程作用显著。然而“煤改气”工程对棕碳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团队对北京“煤改气”工程前后类腐殖质棕碳(HULIS-BrC)和水不溶性棕碳(WI-BrC)组分元素组成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元素组成发色团数量为CHON>CHO>CHN>(CH)>含S发色团,“煤改气”工程后HULIS-BrC发色团数量增加了约14%,而WI-BrC发色团数量减少了约8%。
    2024/06/06
  • STTE:李建军研究员团队揭示关中平原夏季自由对流层云/雾水偏碱性

    酸度在大气液相化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半挥发性气体、有机酸和碱在气溶胶颗粒、云水和雾滴中的分配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等。之前的研究一般认为在人为污染严重的区域,由于SO2、NOx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气溶胶和云/雾呈明显的酸性特征,这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