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环所粉尘与环境研究室朱崇抒研究员等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采集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并综合分析关键化学组分和生物质燃烧示踪物。结果表明高原西南缘生物质燃烧示踪组分浓度最高,为高原东北缘4-10倍,是高原核心区的数百倍。说明生物质燃烧源对高原边缘区域大气颗粒物和有机碳贡献较大,西南区域分别达到12%和39%,但对高原内部区域影响较小。除远距离输送,边缘区域局地排放也有重要贡献。生物质燃烧源贡献区域主要包括恒河平原、“河西走廊”和高原内部区域。生物质燃烧排放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需进一步通过更多的观测和模型模拟进行研究。
该成果近期发表于Earth's Future期刊上,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B40030200)、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STEP)(2019QZKK06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518)项目的联合资助。
Chongshu Zhu*, Yao Qu, Zhisheng Zhang, Ting Zhang, Wenting Dai, Junji Cao.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of 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observed at three Tibetan Plateau sites. Earth's Future, 2022.
https://doi.org/10.1029/2021EF002214
图1 生物质燃烧源对颗粒物和有机碳贡献
图2 源样品和环境样品生物质燃烧示踪物比值分布
图3、生物质燃烧源气团轨迹聚类和潜在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