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治理前后的伦敦 |
英国首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口,长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的影响,因此气候潮湿,加之地处盆地,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流动不畅,容易形成大雾天气,并且循环往复,经久不散,成为伦敦一道独有的风景,也使“雾都”伦敦闻名于世。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工业高速发展,泰晤士河两岸工厂密布,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蒸汽机大量投入使用;而且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煤炭燃烧率低,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与大雾混在一起,笼罩在城市上空,原本白色的雾气变成了一片灰霾。自此,“雾都”成了空气污染的代名词。1952年12月5-10日,这些聚集已久的雾霾最终酿成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下面借用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次事件的始末。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图2),环境质量的退化与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前期,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直至极致;而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人均收入逐渐减缓。从图2中给出的英国1950年代和我国2010年经济情况的对比来看,无论是在人均GDP、三产比例还是能源结构方面,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现阶段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严重的空气污染似乎昭示着我国的环境破坏已经临近了库兹涅茨曲线中的关键性“拐点”。因此,如何从别国的空气治理经验中取其精髓对于改善我国的空气质量极为重要。
下面让我们以北京2013年1月的重霾事件为例,来进一步看一下我国空气污染与伦敦烟雾事件之间的异同。相同的地方在于两者均发生在冬季,且污染事件期间,两个城市均受高压控制(图2)。冬季的扩散条件不好,容易形成逆温层(简单来说就是地表温度低、上面温度高,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高压系统控制下,地面多为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向上层大气运动和稀释,最终造成污染物在地表的累积。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排放源不同、污染成因不同,进而导致污染物的种类不同。伦敦烟雾事件中主要是一次排放的煤烟型污染(SO2和黑烟等);而北京的雾霾则主要是PM2.5,既包括一次排放的煤烟,也包括通过大气化学过程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算是复合型污染。从污染过程来看,伦敦污染事件更为极端,短时间内就造成了一万多人死亡;而北京则在一个月内经历了四次污染过程(只有5天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标准),全国15%的国土被雾霾覆盖,受影响人口多达八亿人。总的来说,我国的空气污染事件规模更大,历时更长,频次更高,且成因更为复杂,因而我国的空气治理之路势必更为艰辛、曲折。不过,就像短片中所说,空气污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终能“拨开雾霾见青天”!
|
图2 一张图对比昔日伦敦与今日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