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及污染控制技术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大气细与超细粒子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时间:2013-10-14  来源: 打印

  大气科学及污染控制技术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大气细与超细粒子研讨会于2013年10月9-11日在宁波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宁波诺丁汉大学(UNNC),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国际空气与废弃物管理学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会议同时得到了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宁波市环保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会议交流了近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探讨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并取得圆满成功。参与此次会议代表涉及国内、新加坡、印度、美国等国约120人。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Nick Miles、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曹军骥、宁波市科协副主席汤丹剑、宁波市环保局副局长胡杰等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共邀请5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刘绍臣院士做了题为“Aerosols’interaction with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的特邀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R. Balasubramanian教授就“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impacts of biomass burning”问题做了专题演讲;北京大学朱彤教授生动地讲授了“Health effects of atmospheric PM2.5 on human health”问题;香港浸会大学黄铭鸿教授和浙江大学高翔教授也应邀做了关于“Human exposure to metal(loid)s an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via indoor air particulates and settled dust in urban centres of Guangzhou, PRD”和“Pollution control for coal-fired flue gas in China”的大会报告。另外,本次会议设立2个分会场,分会场口头交流报告30余个,会议议题包括PM2.5及灰霾研究,大气监测技术,臭氧、CNN及气溶胶形成机理,大气污染控制及模拟,含碳及沙尘气溶胶等和浙江省脱硫脱硝创新团队的成果汇报。除此之外,会议还有海报展示近20个,参展单位6家。

  本次会议根据国内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发展需求,同时安排了6节大气气溶胶专业培训课。培训课邀请了国内PM2.5研究领域的六位知名专家讲解PM2.5的各方面知识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教授针对PM2.5的热点前沿问题与中国大陆灰霾天气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讲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白志鹏教授讲授了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与功能区达标方案设计的相关内容;香港理工大学Frank Lee教授针对PM2.5采样与分析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采样分析问题进行了全面讲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光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李国辉研究员、南开大学毕晓辉副教授还分别就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与分子机理、大气有机气溶胶模拟及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技术进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生动地讲解。培训过程中,针对与会者诸多的困惑和问题,主讲人均耐心的给予解答。

  由于本次会议举办期间受到强台风“菲特”的影响,宁波等地道路多处严重积水,道路瘫痪无法顺利通行。但无论是会议主办方还是参会人员均能努力克服天气带来的各种不便,相互理解,积极参会,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本次会议的举办为从事大气气溶胶研究和控制技术、空气质量、环境污染与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者、环保及气象部门管理者以及工程师、企业等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大气气溶胶及大气污染研究领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促进了我国大气气溶胶领域的科研水平和该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推进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大会报告现场

 

 分会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