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王传义研究员访问地环所

时间:2016-06-20  来源: 打印
        2016612日,应黄宇研究员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王传义研究员访问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并参加第四十三期TSI气溶胶论坛。王传义, 德国洪堡学者,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外专局“干旱区水体污染监控技术”创新国际团队和中科院“微纳环境功能材料结构设计、表界面行为及其应用”交叉创新团队负责人,新疆理化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聘理事。此外,他还应邀担任5个国际刊物编委和客座编辑、J. Am. Chem. Soc.20多个国际刊物的审稿人及国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能源和环境相关的纳米光电催化及表面/界面物理化学、环境污染控制功能材料与技术等研究。在Chem. Rev., J. Am. Chem. Soc., ACS Nano., Environ. Sci. Technol., J. Catal., Appl. Catal. B: Environ.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论文被他人引用2000多次,单篇引用达230多次,H-指数值24。应邀主编英文专著1部,撰写专著四个章节,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其中15项已获授权)。
 

        王传义研究员此次来访做了题为“纳米光电催化材料的结构调控及表界面化学”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在座各位的关注及兴趣。报告中,王传义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利用绿色合成技术在纳米光催化材料晶面暴露、极性光催化材料,以及新兴可见光光催化剂g-C3N4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课题组自主开发的SFG光谱仪用来原位测试半导体与目标分子的表界面光谱学特性,对于研究目标污染物在特定结构及组成的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王传义研究员于2010年从美国回到祖国的西部-新疆,结合新疆当地的资源环境特色开展了以特色环境资源为基础的吸附分离和光电催化环境功能材料,以及环境材料在当地油田化工行业污染处理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短短的6年时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深深地鼓励年轻人要不怕吃苦,敢于奉献,才能在科研事业上取得成功。

        报告结束后,黄宇研究员陪同王传义研究员一起参观了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来访将有助于双方在纳米材料合成及空气污染控制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